作者:栾梅卿,王健羽,陈公仆
为探寻博山林业发展脉络,传承艰苦奋斗、护林兴绿的林业精神,赓续生态文明建设的红色基因,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于7月24日赴博山区原山林场开展实地调研,于绿水青山间汲取坚韧不拔、薪火相传的林业智慧。
碑刻凝史,追溯林业往昔路。活动中,实践团首先来到林场内的历史碑刻前。石碑历经多年风雨侵蚀,表面虽有磨损,但文字依然清晰可辨,系统记录了原山林场从初创时期的荒山造林,到如今建成现代化林业管理体系的全过程。碑文详细记载了不同阶段的关键节点:从早期依靠人力、简陋工具在岩石裸露的山坡上艰难植树,到逐步引入科学育苗技术;从纯人工巡山护林,到配备专业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成员们仔细研读碑文,结合林场工作人员的现场讲解,梳理出不同历史阶段林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轨迹,深刻体会到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以及干部职工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生态保护、发展森林旅游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乐园门前展憧憬,展望绿色新篇章。随后,实践团来到原山森林乐园。作为林场生态建设成果的展示窗口,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宜人,各类植被生长茂盛,基础设施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成员们沿着规划路线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乐园的生态规划与运营模式。通过与乐园管理人员交流,成员们进一步掌握了林场在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方面的探索实践:既严格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又合理开发森林体验项目,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此过程中,成员们亲身体验了乐园的旋转秋千,穿梭于林间绳索桥,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对乐园生态环境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意义。
望海楼前悟精神,传承护林使命。在林场标志性建筑望海楼前,实践团成员聆听了护林精神专题介绍。林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望海楼在森林防火监测、生态数据采集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楼内配备的监测设备可实时覆盖周边大面积林区,一旦发现火情或生态异常能及时发出预警,为快速处置提供精准信息支持。同时,工作人员讲述了一代代护林员坚守岗位的感人事迹:老护林员在寒冬腊月徒步巡山数十公里,年轻护林员运用现代技术优化巡护路线,他们始终以“守护绿色”为己任,顶风冒雪守护山林。通过与老护林员的面对面交流,成员们看到他们因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对“艰苦奋斗、护林兴绿”的精神内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深刻感受到林业发展背后凝聚的奉献与坚守。
此次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交流问询,系统了解了博山林业发展历程,深化了对护林精神的理解。团队表示,将全面整理调研资料,形成实践报告,为推动地方林业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碑前读史,林中悟道:山理工学子原山林场调研汲取林业智慧
www.zbxxg.cn 淄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