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志豪、陈公仆、王健羽
为系统梳理实践成果,凝聚团队智慧,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8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齐音跨海” 社会实践团召开线上实践总结会议。本次会议围绕山东故事的文化渊源、精神内核、当代传承及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展开,紧扣前期赴齐文化博物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等多地的调研内容,旨在总结实践经验、明确后续方向,以青春之力助力山东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会议伊始,实践团成员通过线上平台齐聚一堂,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实践期间的调研照片——从齐文化博物馆的青铜器皿到黄河楼的壮阔河景,从黑铁山的抗战史料到三涧溪村的乡村新貌,一张张图片串联起实践团的足迹。队长陈公仆简要介绍会议议程,强调本次总结不仅是对前期调研的梳理,更是为了整合多维度成果,让实践价值在后续传播中充分释放,为团队凝聚了共识。
会议进行中,队长陈公仆作实践总结,从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红色弘扬等五大维度系统梳理成果。他提到,在齐文化博物馆,团队挖掘了 “尊贤尚功” 的文化内核;在原山林场,记录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之道;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深化了对革命精神时代价值的理解。同时,团队已完成复语素材库初步搭建,收录各地故事的英、日、韩等多语种版本,为国际传播奠定基础,并明确后续需重点打磨 “红色故事 + 青年视角” 的传播模式。
王健羽作为成员代表分享实践感悟,以曲阜 “三孔” 调研为例,讲述如何用英语诠释 “仁义礼智信” 的当代意义。他提到,实践过程中,团队捕捉到民俗文化的鲜活表达,这类素材能让国际受众更易理解山东文化的烟火气。他建议后续增加 “文化对比” 环节,用外语讲好山东故事时,结合目标群体的文化背景调整表述,引发成员共鸣。
自由讨论环节中,成员们围绕 “国际传播的精准性” 展开热烈交流。有的提出优化复语故事的叙事结构,有的建议结合短视频形式扩大传播范围,还有的计划联合其他高校开展跨校红色宣讲。大家一致认为,要将实践中汲取的文化力量转化为行动,让山东故事既保留本土韵味,又具备国际表达力。
此次线上总结会议,不仅为实践团梳理了成果、明确了方向,更激发了成员们的责任感。团队表示,将以此次总结为新起点,持续打磨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形式,让山东的文化精髓与革命精神跨越国界,在青春实践中书写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齐音跨海” 社会实践团召开线上实践总结会议
www.zbxxg.cn 淄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