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公仆 王健羽
为以复语赋能齐鲁文化传播,挖掘民间故事与发展脉络,8月20日,山东理工大学 “齐音跨海” 实践团分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进济南章丘、青岛等地,通过街头调研、实地探访等方式,深入民俗集市、振兴乡村与百年企业,为跨语言文化传播积累丰富素材。
实践伊始,于淄博市张店区街头,聚焦中华民间故事开展街头调研。成员们身着 “外院紫” 队服,以问卷与深度访谈结合的方式,探访民众对民间故事的认知:中老年对齐文化故事的历史背景、文化寓意记忆深刻,视其为承载民族智慧的精神纽带;年轻群体则多对部分民间故事仅停留在碎片化了解层面,对深层文化内涵感知有限。此次调研收集的一手数据与口述分享,将充实 “齐鲁万象资源库”,为后续中英双语短视频、文化解读推文及文创产品设计提供素材,让中华民间故事的文化魅力跨越语言屏障。
之后,实践团小组奔赴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解码乡村振兴中的 “家” 文化密码。在党建服务中心,“家” 字形特色管理体系引人注目 —— 顶端党徽领航,金色轮廓寓意祥和,以党风强基、家风润心、民风向上塑造文明生态。乡村振兴展馆里,村庄从改革开放初期 “劈铁大王” 引领的繁荣,到九十年代因组织涣散陷入低谷,再到如今党建引领下重焕生机的历程清晰呈现。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到党建与 “家” 文化融合的治理智慧,这些乡村振兴故事将成为复语传播中展现齐鲁乡村活力的生动样本。
实践进行中,部分成员走进青岛啤酒博物馆,探寻百年酿造传奇中的文化基因。成员们穿行于新旧车间,触摸从初创艰辛到如今产品覆盖 120 多国的成长轨迹,在工业生产线见证传统工艺与创新技术的碰撞。党建文化馆通过 “守初心” 等篇章,展现国企党建的红色传承。这份民族工业的 “匠心” 与 “创新”,将通过复语传播,让世界感知中国传统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活力。
在此次系列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全面深入地捕捉了齐鲁文化在民俗、乡村、工业领域的多元呈现,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细致梳理齐文化的民俗内涵、三涧溪村的振兴智慧与青岛啤酒的发展基因。接下来,“齐音跨海” 实践团将依托收集的素材,持续推进齐鲁文化复语传播,让山东故事在国际舞台上焕发独特光彩。
齐音跨海寻文脉,复语传声讲鲁篇
www.zbxxg.cn 淄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