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资讯

田埂跳动实践团赴无棣棉花科技小院开展调研

时间:2023-08-22 校园资讯 查看: 450

据农工学院报道)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自找苦吃”精神,推广科技推动乡村振兴新理念,加快乡村农业现代化快速转型。7月17日,山东理工大学“田埂跳动”实践团远赴滨州市无棣县柳堡镇无棣棉花科技小院,展开针对无人棉花的调研。走进田野乡间,更好的了解“三农”,将知识播撒在希望土地上。

          

实践团顶着晌午的阳光来到棉花地,开展为期一天的学习及调研。讲解员丁主任带领实践团近距离观察棉花生长情况。刚下过雨的土壤十分湿润,风吹来泥土与青草的混合香气。试验田中有夏季棉、短季棉两种棉类,丁主任详细介绍棉花生产全过程(选种、播种、植保、生长、收获)。面对实践团的疑惑,丁主任逐一解答,成员们纷纷表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另一片棉田很多已开花,丁主任解释道:”你们看这些都开花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是我们专门用于对比收益研究种植的棉田,这里种植的是鲁棉532、鲁棉258鲁棉522。”细心的实践团发现棉田前方的立牌详细标注着棉花的品种及简单信息,用于工作人员区分不同的棉田。  

 

        

据讲解员介绍,鲁棉532属抗虫短季棉新品种, 全生育期105天。出苗好,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整齐度好。它具有较好的抗病性,抗枯耐黄,生产出的棉花纤维洁白、外观好。实践团注意到旁边种植的鲁棉258叶片颜色更深,叶片形状程铃卵圆形。讲解员介绍说,鲁棉258株型中等偏紧,出苗好,熟相比较好,前期长势较旺、发育搭架快,中后期长势稳健,赘芽少,易管理。由于品种不同,七月中旬的棉花处于的生长阶段不同,实践团脚踏泥土,弓腰查看棉花的生长状态,这是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所不及的,实践团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将知识牢牢嵌在脑海中。

试验田中,实践团记录并思考,就自身疑惑与讲解员发问讨论。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的机会,不仅强化自身知识,锻炼能力,坚定实践团学于农,献身于农的决心,更利于推动把绿色的学术光合成红色的成果,耕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科技小院背后是国家重视”三农“的体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深入田间实地学习,”新农人“不忘初心,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反哺田野,以自身满腔热血赴于土壤,用”冰冷“机器助力智慧农业光明未来。通过一天的实践活动,实践团感受到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纷纷表示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强化综合素养,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稿:张滨 

拍摄:姜思彤

审核:韩蕊

指导老师:李玮 付鹏

展开全文
上一篇:2023年淄川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拟聘用人员公示
下一篇: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绘美逐梦 绘梦艺行”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淄博市圈头村 凡有为心得体会第一天
输入字:
相关知识
探齐风陶韵,启数旅新篇——“齐迹数旅”团淄川博物馆调研记

为深入挖掘齐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探寻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路径,7月9日,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走进淄川博物馆,围绕馆内藏品中的齐文化元素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踏入淄川博物馆的大门,实践团

山东理工大学“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探访蒲松龄纪念馆寻齐文化根脉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赴蒲松龄纪念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以挖掘齐文化时代价值为核心,聚焦文学经典与家风传承的内在联结,通过实地探访系统梳理蒲松龄的生平脉络与创作历程。团队成员于故居门前合影后,有序进入纪念馆

重走齐鲁抗日路,青春奋进承薪火——“齐音跨海”实践团践行红色研学

作者:王健羽,陈公仆为引领青年学子在实地走访中深挖齐鲁抗日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勇担民族复兴时代重任,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于8月22日至24日,先后奔赴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徂徕山抗日纪念馆、天福山起义纪

齐音跨海寻文脉,复语传声讲鲁篇

作者:陈公仆王健羽为以复语赋能齐鲁文化传播,挖掘民间故事与发展脉络,8月20日,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分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进济南章丘、青岛等地,通过街头调研、实地探访等方式,深入民俗集市、振兴乡村与百年企业,为跨语言文化传

用复语传播中华文化:“齐音跨海” 实践团的文化寻踪之旅

作者: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与传承,8月21日至22日,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先后走进淄博齐文化博物馆、高青黄河楼博物馆及曲阜“三孔”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挖掘历史内涵

“齐音跨海” 社会实践团召开线上实践总结会议

作者:王志豪、陈公仆、王健羽为系统梳理实践成果,凝聚团队智慧,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8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召开线上实践总结会议。本次会议围绕山东故事的文化渊源、精神内核、当代传承及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展开,紧扣

探访三涧溪村:解码乡村振兴中的 “家” 文化密码

作者:孙佳莹、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学习三涧溪村的发展经验,探寻这一乡村振兴典范背后的实践路径与时代启示,8月16日,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前往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活动,了解三涧溪村在乡村振兴上取得的成就和致富的经验

“齐音跨海”实践团走进青岛啤酒博物馆,探寻百年酿造传奇

作者:顾芷榕、王健羽、陈公仆为感悟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浪潮大趋势,讲好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山东故事,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于7月30日奔赴青岛啤酒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座博物馆承载着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脉络,以及青岛啤酒公司的厚重历史。实

“齐音跨海”实践团赴曲阜“三孔”开展调研活动

作者: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探寻儒家文化根脉,增强青年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7月29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成员前往曲阜“三孔”及孔子博物馆开展调研学习活动,在历史遗存与现代展陈中感受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站在“

青春追寻红色记忆,山理工学子徂徕山重温抗战烽火

作者:李欣彦、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挖掘徂徕山革命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铭记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7月26日上午九时,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成员走进位于泰安的徂徕山抗日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与四禅寺毗邻,在古朴庄严的氛围中,实践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