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资讯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绘美逐梦 绘梦艺行”暑期社会实践第十五天心得体会——杨钧森

时间:2023-08-23 校园资讯 查看: 379

今年我参加了一支名叫“绘梦艺行”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去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圈头村进行了为期15天的志愿活动。

我们在那里先开展了美化乡村的行动,在乡村主干道上绘制文明新乡风的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在队伍里我体会到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从僵硬的对话到活泼的开玩笑的过程。大家在相处中,在活动中,用心相处,用心体会,关系真的会变的很好。都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之间的关爱或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些等你回来一起吃饭,为你留的门,给你煽的风,替你遮的太阳等等的一点小事儿,但在大家都一样累一样匆忙时,却能让人感觉到温暖,我想人和人之间,这种点点滴滴,不厌其烦才是链接心与心的桥梁。

在美化乡村的计划基本完成后,我们又以留守儿童主体,进行了如:文化课辅导,帮他们更好的完成作业,为他们讲解生活中危险的事项,关心他们心理健康,走访他们的家庭,了解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性格特点,跟他们打成一片,开展美育教育,观看艺术史纪录片、绘面、手工课等开展基础美育教育支教活动……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心情就像一颗七分熟的苹果,酸中带甜,涩中带香。酸是因为看到留守儿童,确实是心中梗涩,他们小小年纪,懂了又不是很懂得神情,强撑坚强,用别的事情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让人鼻头一酸。甜是因为我们在跟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很童真,快乐也很简单,有人陪就跟人甜甜的笑,有好吃的会偷偷从家里带来给你吃,会邀请你回家跟他的爷爷奶奶一起吃饭,他体会到了你对他的好,就想用更多的好来回报你,在我们走的时候,有不少的小朋友都哭了,不舍得何止是他们,我们也是万般不舍的,可生活总要向前,无法阻挡。涩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或许给他们带来了短暂的快乐,长久以往的日子还是那样子简单,枯燥孤单,只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他们的生命旅程增添一份温暖的微光,香是因为,我们在做这样子的事情的同时,我们应该也像花儿一样,充满了香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还进行了红色观影活动,晚上在村委利用投影仪播放电影“长津湖”。还记得那天来得人很多,在昏暗的灯光里,大家都聚精会神的观看着电影。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故事。影片以一个英雄连队“第七穿插连”及兄弟部队的行动为主线,讲述普通志愿军战士在整个战役中的战斗精神和感人故事。1950年,中国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我们都看到了散场,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散场后还有三四个大爷,迟迟不愿意离开,他们或许也在回忆当年的岁月叭。

这次的志愿活动,我收获满满,除了变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这个旅程,给我的经历。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播种和收获,本来就不在一个季节,未来的日子里的我,一定会时常回忆这段日子的。

展开全文
上一篇: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绘美逐梦 绘梦艺行”暑期社会实践第十三天心得体会——杨钧森
下一篇: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绘美逐梦 绘梦艺行”暑期社会实践第二天心得体会——司晓涵
输入字:
相关知识
探齐风陶韵,启数旅新篇——“齐迹数旅”团淄川博物馆调研记

为深入挖掘齐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探寻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路径,7月9日,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走进淄川博物馆,围绕馆内藏品中的齐文化元素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踏入淄川博物馆的大门,实践团

山东理工大学“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探访蒲松龄纪念馆寻齐文化根脉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赴蒲松龄纪念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以挖掘齐文化时代价值为核心,聚焦文学经典与家风传承的内在联结,通过实地探访系统梳理蒲松龄的生平脉络与创作历程。团队成员于故居门前合影后,有序进入纪念馆

重走齐鲁抗日路,青春奋进承薪火——“齐音跨海”实践团践行红色研学

作者:王健羽,陈公仆为引领青年学子在实地走访中深挖齐鲁抗日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勇担民族复兴时代重任,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于8月22日至24日,先后奔赴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徂徕山抗日纪念馆、天福山起义纪

齐音跨海寻文脉,复语传声讲鲁篇

作者:陈公仆王健羽为以复语赋能齐鲁文化传播,挖掘民间故事与发展脉络,8月20日,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分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进济南章丘、青岛等地,通过街头调研、实地探访等方式,深入民俗集市、振兴乡村与百年企业,为跨语言文化传

用复语传播中华文化:“齐音跨海” 实践团的文化寻踪之旅

作者: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与传承,8月21日至22日,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先后走进淄博齐文化博物馆、高青黄河楼博物馆及曲阜“三孔”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挖掘历史内涵

“齐音跨海” 社会实践团召开线上实践总结会议

作者:王志豪、陈公仆、王健羽为系统梳理实践成果,凝聚团队智慧,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8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召开线上实践总结会议。本次会议围绕山东故事的文化渊源、精神内核、当代传承及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展开,紧扣

探访三涧溪村:解码乡村振兴中的 “家” 文化密码

作者:孙佳莹、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学习三涧溪村的发展经验,探寻这一乡村振兴典范背后的实践路径与时代启示,8月16日,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前往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活动,了解三涧溪村在乡村振兴上取得的成就和致富的经验

“齐音跨海”实践团走进青岛啤酒博物馆,探寻百年酿造传奇

作者:顾芷榕、王健羽、陈公仆为感悟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浪潮大趋势,讲好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山东故事,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于7月30日奔赴青岛啤酒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座博物馆承载着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脉络,以及青岛啤酒公司的厚重历史。实

“齐音跨海”实践团赴曲阜“三孔”开展调研活动

作者: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探寻儒家文化根脉,增强青年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7月29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成员前往曲阜“三孔”及孔子博物馆开展调研学习活动,在历史遗存与现代展陈中感受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站在“

青春追寻红色记忆,山理工学子徂徕山重温抗战烽火

作者:李欣彦、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挖掘徂徕山革命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铭记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7月26日上午九时,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成员走进位于泰安的徂徕山抗日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与四禅寺毗邻,在古朴庄严的氛围中,实践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