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资讯

山东理工大学 “齐稷社工”实践调研团 杨庙社区行

时间:2023-08-24 校园资讯 查看: 554


为深入了解黄河滩区杨庙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和社区建设发展情况,为了要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工作,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山东理工大学“齐稷社工”社会实践调研团于7月9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杨庙社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据了解,董集镇杨庙社区辖11个行政村,居民1535户、4792人,党员217人,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是为改善黄河南展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俺们没想到,能有一天住上干净明亮的楼房,环境也舒适,现在吃的也好了,隔三岔五就有肉吃,而且这里能一块钱吃老人食堂,这还得靠政府的帮助王奶奶(化名)和实践团成员聊天中的过程的欣喜和感动展示着老一辈杨庙人对生活变化的感触,实践队员看到了她的欣喜与幸福,更是了解到杨庙基础设施建设的越来越好。社区实行集中供暖、天然气入户、污水集中处理,配套建有为民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之家等公共服务设施。随着果蔬冷链仓储物流园、万锦农渔循环农业示范园、粮食烘干基地、新型农民实训基地等项目陆续落地,一个欣欣向荣的沿黄农业产业示范带正围绕杨庙社区逐渐成型。 

除了基础的设施保障外,杨庙社区更注重便民服务,基层不能结办的事务,便民服务站也会帮办代办。“多亏了咱这杨庙社区便民服务的建立,我现在办事情可比以前方便多了一位王大爷满脸笑容声音洪亮的讲道。在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杨庙社区关系融洽,不管谁家有事情需要帮忙,社区居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出现纠纷矛盾,也会有人出面调解。实践团队早上刚到达杨庙社区,一位老爷爷向我们寻求帮助。听大爷讲家里电视机出现故障,并且杨庙社区没有修理电视机的服务。实践团第一时间答应前往大爷家查看情况。“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不是专业的,不管你们能不能修好,我都感谢你们”,大爷开心地吐露着感激的心声。我们经过共同努力,上网查阅资料,终于帮大爷解决了问题,大爷开心地要留我们留下喝水。爷爷向街访邻居讲述了这件事,对我们所做的事情表示感谢。

大爷大妈,您在这是在干嘛呀!”看到围成一圈坐在小板凳上的老人,实践队长徐雅琳不禁发问。大爷笑盈盈地回答着:“我们在锻炼身体呢!经了解到大爷大妈在一位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姐姐的带领下舒展筋骨,锻炼身体。随后实践团队成员和大爷大妈立即参与到其中,和大妈大爷一起体验中医康复运动,锻炼完之后感觉全身精气神充足了不少。参与其中的一位老人表示到,她每天都会到这里锻炼身体,持续了四个月左右,身体也感觉越来越舒服。一开始这里只有几个人,慢慢地变成了十几个人,截止到目前一进会有70多人了。可见杨庙社区文化老年人娱乐方式丰富多彩。杨庙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不仅越来越好,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走出杨庙社区,老人热情地为我们送行。从昔日的土坯子和房台到今天的新型农村社区和干净整洁的楼房,这个被总书记牵挂的社区,已经变成居民温馨的港湾。在搬迁致富的路上,全新的生活风貌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就是居民幸福和社区建设越来越好的见证!伟大的国家日益发展变强,青年也应炽热发光,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全文
上一篇:追寻红色路线,探索东营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下一篇:山东理工大学“齐稷社工”实践团 调研黄河滩区乡村发展新格局、新风貌、新气象
输入字:
相关知识
探齐风陶韵,启数旅新篇——“齐迹数旅”团淄川博物馆调研记

为深入挖掘齐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探寻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路径,7月9日,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走进淄川博物馆,围绕馆内藏品中的齐文化元素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踏入淄川博物馆的大门,实践团

山东理工大学“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探访蒲松龄纪念馆寻齐文化根脉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赴蒲松龄纪念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以挖掘齐文化时代价值为核心,聚焦文学经典与家风传承的内在联结,通过实地探访系统梳理蒲松龄的生平脉络与创作历程。团队成员于故居门前合影后,有序进入纪念馆

重走齐鲁抗日路,青春奋进承薪火——“齐音跨海”实践团践行红色研学

作者:王健羽,陈公仆为引领青年学子在实地走访中深挖齐鲁抗日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勇担民族复兴时代重任,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于8月22日至24日,先后奔赴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徂徕山抗日纪念馆、天福山起义纪

齐音跨海寻文脉,复语传声讲鲁篇

作者:陈公仆王健羽为以复语赋能齐鲁文化传播,挖掘民间故事与发展脉络,8月20日,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分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进济南章丘、青岛等地,通过街头调研、实地探访等方式,深入民俗集市、振兴乡村与百年企业,为跨语言文化传

用复语传播中华文化:“齐音跨海” 实践团的文化寻踪之旅

作者: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与传承,8月21日至22日,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先后走进淄博齐文化博物馆、高青黄河楼博物馆及曲阜“三孔”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挖掘历史内涵

“齐音跨海” 社会实践团召开线上实践总结会议

作者:王志豪、陈公仆、王健羽为系统梳理实践成果,凝聚团队智慧,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8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召开线上实践总结会议。本次会议围绕山东故事的文化渊源、精神内核、当代传承及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展开,紧扣

探访三涧溪村:解码乡村振兴中的 “家” 文化密码

作者:孙佳莹、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学习三涧溪村的发展经验,探寻这一乡村振兴典范背后的实践路径与时代启示,8月16日,外国语学院“齐音跨海”社会实践团前往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活动,了解三涧溪村在乡村振兴上取得的成就和致富的经验

“齐音跨海”实践团走进青岛啤酒博物馆,探寻百年酿造传奇

作者:顾芷榕、王健羽、陈公仆为感悟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浪潮大趋势,讲好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山东故事,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于7月30日奔赴青岛啤酒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座博物馆承载着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脉络,以及青岛啤酒公司的厚重历史。实

“齐音跨海”实践团赴曲阜“三孔”开展调研活动

作者: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探寻儒家文化根脉,增强青年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7月29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成员前往曲阜“三孔”及孔子博物馆开展调研学习活动,在历史遗存与现代展陈中感受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站在“

青春追寻红色记忆,山理工学子徂徕山重温抗战烽火

作者:李欣彦、陈公仆、王健羽为深入挖掘徂徕山革命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铭记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7月26日上午九时,山东理工大学“齐音跨海”实践团成员走进位于泰安的徂徕山抗日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与四禅寺毗邻,在古朴庄严的氛围中,实践团成